时隔三日,我和二蛋又出现在了六年二班的教室门口。
二蛋抬脚就要准备踹开教室门,我拦着他:“不能用手吗?为什么一定要用脚?”
二蛋说:“用脚踹门,不是更有气势一点吗?”
“这里是学校,不要破坏公共财物!”我对二蛋说,然后我伸手去推门。
我推了半天,那门都打不开,就像从里面反锁了似的。
“师兄,闪开!”二蛋后退几步,然后疾冲上来。
我侧身让开,二蛋“阿达”一声,一记飞踹,直接把教室门给踹开了。
二蛋站在教室门口,一脸骄傲地拍了拍手:“看见了吧,得有气势!”
我尴尬地笑了笑,走进教室。
教室里很冷,就像一个冰库,作为一个“阴人”,这点阴气自然是侵蚀不了我的,但是二蛋就不同了,走进去没多久,当我再回头看他的时候,发现他的身体表面都凝结了一层白霜,尤其是胡茬子和头发,已经变成了白发须眉。
我走到教室中央,点上一支蜡烛放在课桌上,然后摸出一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刀,开始在周围的课桌上刻画起来。
二蛋奇怪地问我:“师兄,你这是在做什么?用小刀雕刻桌面,你这是在损坏公共财物呀!”
“闭上你的臭嘴,再啰嗦我把你的舌头割下来!”我挥舞了一下手中小刀,继续埋头苦干。
不一会儿,我停了下来,颇为得意地欣赏自己的“杰作”。
我当然不是在损坏财物,而是用刀子,在教室里的课桌上,刻了一个八卦图。
然后,我从兜里摸出事先画好的三十二张收魂符,将孙老师和司机的收魂符贴在讲桌上,其他同学的收魂符,按照他们生前在教室里的座位,分别贴在对应的位置上。
最后一步,我从口袋里取出八面镜子,绕着教室走了一圈,分别把八面镜子挂在东、南、西、北,东南、西北、东北以及西南八个方向。
我咬破食指尖,用自己的精血在镜子上面画符,然后把画好血符的镜子递给二蛋,让他挂在相应的位置。
二蛋兴奋地问我:“师兄,这又是八卦,又是镜子,搞这么大阵势是什么名堂?”
“你懂个屁!这叫八卦镇魂阵!”我说。
这两天躺在医院里的时候,我又把那本色情杂志,哦,不,是《道门秘籍》拿出来温故而知新了一下。
我很长时间都没有研究过这本秘籍了,这个八卦镇魂阵就是这两天研究出来的。
我走到刚才刻好的“八卦”前面,用自己的精血在八卦图上重新临摹了一遍,周围的数张课桌上面,留下一道道血色痕迹。
单看这些血色痕迹感觉很奇怪,但是这些痕迹组合在一起之后,就变成了一个很震撼的八卦图。
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,我递给二蛋一口袋蜡烛,让他在每张课桌上面,点一根蜡烛。
三十二根蜡烛全部燃烧起来,照得教室明晃晃的,如同白昼。
我摸出一个铜铃,站在教室门口,开始摇铃。
叮铃铃!叮铃铃!
我不停地晃动着手里的铜铃,那铜铃声就像是上课铃声一样急促。
当“上课铃声”响起的时候,就看见教室里面的蜡烛,陡然一灭,而后又亮了起来,但是烛火却已全部变成惨绿色。
三十二团幽绿色的烛火,把教室映照得诡秘森森,如同阴曹地府。
再看那教室里面,很快已经坐满了“人”。
当然,这些都不是人,而是三十个学生的怨魂。
他们在听见上课铃声以后,全都回到了教室,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准备上课。
很快,班主任孙老师也从门口飘了进来,孙老师的后面跟着那个司机,两人飘然站立在讲台上。
我见三十二个怨魂全部到齐,于是飞快念起收魂咒:“荡荡游魂何处留存……虚惊异怪坟墓山林……今请山神五道路将军……当方土地家宅灶君……查落真魂……收回附体……筑起精神……天门开地门开……千里童子送魂来……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勅令……”
收魂咒一起,那些贴在课桌上的收魂符全部亮了起来,那些怨魂受到惊吓,全都呜哇呜哇叫唤起来,他们想要起身逃跑,但是却被收魂符牢牢吸附住,根本没法离开自己的座位。
与此同时,教室中央的八卦法阵也开始启动,一个血红色的八卦图案在半空中缓缓旋转。
那原本挂在墙壁上的八面镜子,也同时亮起,射出八道血光,注入那旋转的八卦之中,与这个八卦法阵彼此呼应。
八卦镇魂阵开启,将教室里的所有怨魂全部镇住,那些怨魂失声哭喊:“我们舍不得离开这里……我不要走……”
我摇晃着铜铃,大踏步走到教室中间,我对四周的那些怨魂说:“我是在帮你们,今晚我帮你们超度,你们早日轮回转世,说不定还有机会回到这里读书!”
班主任孙老师望着我:“大师,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情?”
“你说!”我点点头。
孙老师说:“让我们上完最后一节课,我们就走,好吗?”
我皱了皱眉头,孙老师的这个要求有些让人破防,我的心里涌起一阵难过,我吁了口气,对她说:“好!”
我和二蛋退到教室门口,孙老师开始像往常一样,给同学们上课。
只见孙老师转过身,在黑板上写下一行血字:“最后一课!”
教室里突然变得安静下来,没有人再哭闹喊叫,所有学生全都安安静静,认真聆听孙老师讲课。
班主任孙老师是一个语文老师,这最后一堂课,她教的是一首唐诗。
这首唐诗的作者是白居易,诗的名字叫《南浦别》,全文是这样的:
南浦凄凄别,西风袅袅秋。
一看肠一断,好去莫回头。
孙老师念一句,同学们念一句,念到最后一句的时候,孙老师哽咽了一下,然后又重复了一遍,同学们也哭喊着重复念道:“好去莫回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