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禁城,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,位于京城中轴线的中心,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,房屋九千余间,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,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。
白天的紫禁城游客如织,来自全国各地和全球各地的游客,都来瞻仰古代帝王的风采。
偌大的紫禁城里人头攒动,就像赶集一样,非常热闹。
罗百丽带着我来到紫禁城的时候,售票处已经排起了长队,虽然大家都知道紫禁城里除了建筑以外,也没什么可参观游玩的,但大家还是对宫廷生活充满了好奇,顶着炎炎烈日都要进入城内,一睹究竟。
以前只能在电视上和书上看见紫禁城,那时候觉得紫禁城是非常神秘的地方。
今日终于来到紫禁城,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神秘,但却比想象中更加的庄严恢弘,这种庄严恢弘是在电视上感受不到的,只有亲自来到紫禁城,才能感受到紫禁城的磅礴大气,不愧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的建筑,实在是太震撼了。
此时还在城门外面排队买票,还没进入城内,我站在城门下面,已经被深深震撼了。
但见城门外面,有一条宽五十米的护城河,河内是周长有3公里、高近10米的城墙,城墙四面都有门,南有午门,北有神武门,东有东华门,西有西华门;城墙四角还耸立着四座角楼,造型别致,恢弘大气,将皇家的那种威严之感展露无遗。
正值炎炎夏季,今天的天气特别好,万里无云,一轮金灿灿的红日当头照,晒得我都快变人肉干了。
我左顾右盼,发现这里竟然连可以乘凉的地方都没有,然后我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,这里的地面光秃秃的,竟然没有什么树子。
等到罗百丽买票回来,我便好奇地问罗百丽:“这紫禁城里怎么光秃秃的,连棵树子都没有?顶着烈日暴晒,真是要命!”
罗百丽笑了笑:“你所说的不对,紫禁城当然有树,而还不少呢,不过花草树木主要击中在后宫、御花园等等。你所说的紫禁城没有树,其实指的是城内举行典礼性的宫殿前不种植树木,或者更直观点说‘只要带广场的地儿,地方大点儿的地儿基本都没树’!”
说到这里,罗百丽伸出三根手指:“广场上不种树,主要有三个原因,第一个原因,那就是建筑风水,你也知道,古代很讲风水的,尤其是封建君王的宫殿,更是讲究。外朝三大殿及内廷后三宫庭院不种树,是因为五行相克。在五行中,东方属木,中方属土,木克土,而三大殿后三宫庭院恰位居中央地带,所以种树等于是木克土了!”
我哦了一声,点点头,竖起大拇指:“讲究!”
罗百丽继续说道:“第二点呢,种树会破坏皇家的威严气氛,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,进入城门以后,经过漫长御道,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,会感到一种无形的,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,最后进入太和门,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,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。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。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,绿荫宜人,小鸟鸣叫,就会大大降低这种威严感!”
“有道理!”我暗暗称奇,没想到紫禁城仅仅是布局都有这么多的讲究。
罗百丽又说:“最后一个原因,是防止敌人入侵和刺客藏身。因为在1813年的时候,紫禁城发生过一次农民起义,两路起义军从宛平宋家庄出发,分别冲击东华门和西华门,东路义军受阻失利,西路义军却顺利攻入西华门,一直杀到隆宗门。当时隆宗门已经关闭,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,便爬上大树,奋勇爬墙,并砍折树枝,准备火攻隆宗门。虽然这次起义终究还是失败了,但是把当时的皇帝吓得够呛,从此下令大殿外面,不得栽种树木!”
我有些佩服地夸赞罗百丽:“看你小小年纪,了解的东西还挺多嘛!”
罗百丽拂了拂额前秀发:“我来京城好几年了,每天都住在紫禁城旁边,紫禁城里能去的地方我都去过了,能了解的历史都了解过了,毫不夸张地说,这里的导游和解说员都没我厉害!”
罗百丽一边说,一边带着我们走进紫禁城。
没走多远,一座巍然耸立的城门映入我们的眼帘。
但见这座城门非常雄伟,城楼上有一座正殿,四面有四角方亭,交相辉映,宛如五座错落有致的山峰。
罗百丽告诉我:“这座城门是紫禁城的正门,也就是赫赫有名的‘午门’。城楼上面的正殿面廓九间,深五间,正映‘九五之尊’之意。正殿与四个角的方亭,宛如五座山峰,所以这座城楼又叫‘五凤楼’!”
顿了顿,罗百丽又说:“你别看白天的时候这里人潮涌动,等到了晚上,这里同样热闹,但涌动的却不是人潮,而是鬼潮。在这午门上面,布下了一个大法阵,这个法阵就像锁一样,紧紧锁住城门,不让里面的冤魂厉鬼跑出来!”
我抬头望着巍然耸立的午门,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膜拜之感。
这个法阵应该是暗藏在城墙里面的,从外面看不出来。
罗百丽说:“紫禁城里之所以要对外开放,就是因为城里的阴气太重,如果不对外开放的话,大白天这里面也是阴气森森的。对外开放以后,每天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带来勃勃生气,利用这活人生气来压制紫禁城里的阴气!”
我听得一愣一愣的,没想到这紫禁城里,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我说:“午门既然这般重要,我们应该好好参观一下这里,说不定今天晚上我们要被派来这里执行任务!”
罗百丽一脸讶异地看着我:“哥,你想多了吧?这么重要的地方会派你一个新人来巡逻镇守?你能守个偏门就不错了!”